冬季寒邪當令,寒邪襲人使氣血運行不暢,易引發中風病。嚴寒,人們的免疫功能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身體的各功能都有所減弱,若不注意冬季養生保健,是很容易生病或是舊病復發的!
冬季保健首先要防寒保暖,多曬太陽。古人云: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以冬氣之應養藏。四季氣候變化對中風病的變化和發展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冬季陰盛陽衰,寒為冬季主氣,屬陰邪,最易傷人陽氣,最需要人的陽氣抵御。老人由于年事已高,陽氣減弱,因此,老年人在農歷的十、十一、十二月里,貴于御寒保暖,護陽益氣,扶正氣抗邪氣,起居要順應季節氣候變化,避風寒,使寒邪不能入襲。
其次進補宜食、藥并行。飲食上應當謹和五味,辯證施食?!岸具M補,開春打虎”,對老年人,冬令進補更為重要。老年人進補應選擇溫熱性的益氣補陽之物,以補腎為主。體質不虛的老人以食補為主。進補佳品有牛肉、羊肉、雞肉、狗肉、棗、蓮子、核桃、龍眼、芝麻、木耳、蜂蜜等。另外,宜常服溫性熱粥湯防病保健,如糯米紅棗粥、桃仁芝麻糊、銀耳燉冰糖、桂圓蓮子湯、鹿角膠粥等。對于體質虛弱較甚者,則應在食補的基礎上適當配合補藥,以助補虛之功。
再次應調暢情志防冬季之過恐。冬季屬水,與腎相應。腎主水,于志為恐,萬物潛藏,順應自然,易生恐嚇。故冬季應注意潛藏之道,宜情緒內斂,保持平和心境,防恐傷腎氣,損失元陽。情志的變化既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活動方式,又可以改變人的臟腑機能狀態,從而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長期性格暴躁,精神緊張,“怒則氣上”,可使血壓波動升高;“思則氣結”,情緒抑郁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抵抗力下降,外邪易于侵犯,誘發中風。
另外,冬季可適當應用中醫特色手段預防中風。孫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風下》中談到先艾灸百會、次灸風馳、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間使,使各三壯,次灸三里五壯。其炷如蒼耳子大,必須大實作之,其艾又須大熟。還強調要重視先兆癥狀,堅持施灸,人稍覺心神不快,就灸此諸穴各三壯,可以明顯緩解。再如穴位按摩簡單實用,能促進血氣暢通,經常按摩合谷穴、大椎穴和足三里穴這三個穴位對于預防中風、保護心血管有很大好處。
順應四時,天人相應,辯證施食,防止六淫、七情侵襲,老年人冬季要做好預防保健工作,才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平安過冬。(稿/腦病科一區 張飛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