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迎來芒種,為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
不過,這兩天下起雨來,倒是比酷暑高溫天要舒服一點。俗話說“未食五月粽,寒衣唔入櫳”,芒種時節氣溫還會有波動,大家還是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由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聯合佛山市中醫院制作的《節氣廿四味》系列視頻中,眼科楊雪艷副主任中醫師就給大家推薦了清熱解暑又祛濕的冬瓜薏米老鴨湯,還分享了愛眼護眼小貼士。一起來看看吧▼
此外,我院中醫治未病護理門診馬曉賢主管護師也就近期的就診情況,給大家送來“養陽”攻略。
抓住夏日“養陽”良機
馬曉賢表示,中醫治未病護理門診近期有較多前來調理的患者,自覺全身乏力、懶洋洋、綿綿無力,伴有口腔潰瘍、臉上冒痘等情況。
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暑為夏季主氣,由火熱所化,暑為陽邪,其性升散,最易耗氣傷精。暑邪侵犯人體可致腠理開泄而多汗、心煩悶亂、尿少短赤、大便干結等癥狀。
芒種到了,雨水充沛、悶熱潮濕,濕邪容易與暑熱一起“勾搭”,侵襲身體,于是人們會覺得懶洋洋、綿綿無力、臉上油膩膩或者長痘痘。
此時,很多人就會選擇躲在空調房喝冷飲,卻反而更沒有精神,感冒、濕疹、胃腸炎等疾病接踵而來。實際上,大家搞反了——
夏季是一年里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于人體來說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并活躍于人體表面,正是一年中“養陽”的關鍵時期。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敝嗅t認為,陽氣有溫養組織臟器、維持生理功能和固衛體表的作用,是充盈周身之氣。陽氣是生命的能量源,就像自然界的太陽一樣。
夏天時氣血都浮在體表,身體內的陽氣較弱,此時待在空調房或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寒邪就會在體內越積越深,日久導致脾胃虛寒。所謂“寒則傷陽”,身體陽氣不足則百病生。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防病的根本,大家要抓緊夏天“養陽”。
怎么養?3種應節療法Get
在人體的背部,通過閃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疏通經絡、調理全身臟腑、平衡陰陽等,達到加快血液循環,健脾化濕的效果。
在肚臍上隔藥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借助灸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達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健脾祛濕,補充人體陽氣的作用。
督脈為人體陽脈之海,在督脈上進行艾灸,主要是通過激發協調諸經,發揮平衡陰陽、抵御外邪、強化真元,達到溫補督脈、補充陽氣的作用。
日常飲食起居“養陽”法
除了傳統的外治療法,日常生活中多多“養陽”也很關鍵,針對近期的天氣,馬曉賢給大家以下建議▼
01/不要久居空調房。炎熱夏季,室內外溫差較大,很多人會患空調病,不建議整天待在空調房;夜間空調的溫度不要太低,最好在26℃以上。
02/在飲食上宜注重健脾化濕、利水潤燥。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如冬瓜、芡實、淮山、茯苓、白扁豆、赤小豆、薏米等。
03/不要熬夜。夏季最晚也要在23:00點前入睡,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午適當休息一下幫助緩解疲勞。
04/適當曬太陽。尤其是曬背,可以補充陽氣,利于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
05/所謂“動則生陽”,可以適當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如散步、八段錦、太極等,但不可過分激烈導致大汗淋漓。
最后,給大家推薦一款夏天的消暑茶飲——
酸梅湯
原料:烏梅30克、桑葚10克、陳皮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冰糖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2-3L水,大火煮沸,小火煮40分鐘關火,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解暑生津止渴、健脾開胃、抗疲勞、平肝降火。
禁忌人群:胃酸分泌過多者。
附:中醫治未病護理門診開診安排
周一
上午:宋少英,治未病中心主管護師
下午:范秀英,骨傷綜合科副主任護師
周二
上午:林梅,骨十一科主任護師
下午:謝冬群,針灸二科副主任護師
周三
上午:陳哲子,針灸一科主任護師
下午:康玉聞,骨二科副主任護師
周四
下午:譚碧嬈,胸外乳腺科主任護師
周五
上午:劉玉蓮,針灸針主管護師
下午:柯穎華,婦科副主任護師
周六
開放治療:8:00-11:30,14:30-17:00
周日
休息
中醫治未病護理門診咨詢電話:0757-83062007
來源: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佛山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